乍暖还寒的春季已到,天气日渐潮湿,亦同样是不同敏感症状如鼻敏感、哮喘及湿疹发作的时节。湿疹的学名是异位性皮肤炎(atopic dermatitis),研究显示,多达10-20%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湿疹,而成人则有1-3%。而已知会导致湿疹发作或恶化的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改变、皮肤感染、进食某些食物、接触致敏源、吸入致敏源、甚至情绪压力等。

那为什么春天特别多湿疹发作﹖研究发现可能与空气中的致敏原有关。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AAAAI)于2012年与其他协会共同制定的有关异位性皮肤炎的临床指南便指出,空气中的致敏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等,可引致病情发作,建议减少对它们的接触。相比起食物引发的发作(如:奶、蛋、花生、大豆、小麦等),空气中的致敏原对成年或较大儿童的湿疹患者影响较多。

除了吸入空气致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外,有研究亦透过皮肤贴布测试(Skin Patch test)发现皮肤接触到“空气”致敏原亦可触发过敏性皮炎的反应。那空气中的致敏原是那些﹖可分为室内及室外致敏原。室内的有尘螨(尘螨虫本身及其粪便),猫狗的皮屑(沾了它们的唾液/皮脂分泌),蟑螂(死去的蟑螂、它们的粪便、唾液、分泌等)及霉菌。而室外的致敏源则有植物的花粉如草花粉、桦树花粉等。由于春天天气潮湿,平均的相对湿度较其他月份高,有利尘螨、霉菌的数量增长;而春天亦是各类野草、树木开花及散发花粉之时。所以不论室内还是室外的空气致敏原在春季都增多,或导致春季较多敏感症状的原因。而怎样减少空气致敏原﹖下期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