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伤健协会名誉会长李家祥博士于45周年会庆晚宴致谢辞(Chinese Version only)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先生、各位嘉宾、各位会员:
四十五年前的十月十九日,正是香港伤健协会创会的重要时刻。七十年代的香港社会不论对伤残人士的认识、环境设施都远较今时今日缺乏,伤残人士要出外活动和工作并不容易。当时先父李钧洪先生,以及多位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连同一班充满干劲和理想的青年人,当中包括肢体伤残和健全的青年人,组织起来推动“伤健共融”理念,是香港伤健协会的开始。
光阴似箭,转眼就四十五年,今日的社会无疑远较以前进步,而且更多市民大众对“伤健共融”理念抱持正面和支持的态度,这是所有支持和参与推动“伤健共融”人士的努力成果。回望协会四十五年的历史,香港伤健协会不但在广泛的领域发展了多类型的服务,并为了支援伤残人士在社区生活,而相继设立照顾者专线、生命树、摘星计划等新服务项目,为伤残人士照顾者、刚伤残人士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等提供适切的支援,协助他们渡过危机,发展潜能。
人口老龄化是香港社会正面对的现象,而伤残人口的持续增加亦与之息息相关。协会在“伤健共融”工作时亦关注到促进“长幼共融”的需要,毕竟未来差不多是每四人中就有一位长者,而长者又或多或少有身体退化或伤残的状况,如果能及早令年青一代关注社区内长者的需要,将能更有效面对老龄化和伤残人口的增长。事实上,家庭是社会上最核心的单位,协会几年前已着手在家庭中推动“伤健共融”,不单为伤残人士家庭提供支持援,同时亦透过教育工作令更多家庭具备共融意识,借此建立和促进邻里间守望相助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