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是理解价位的工具,然而在不同的层级(时间架构)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内涵。
所以就算是记录同样的价位,有些人喜欢看一分线、五分线、十五分线、三十分线、小时线、日线、周线不等。在台指当冲交易秘诀中,作者自由人freeman看的是一分钟线跟三十分线;有许多股票长线的交易者,看的是周线。然而K线好玩的地方就是:明明都是记录一样的价位,那为什么要看不同的时间周期的线图呢?
下图是一个K线组合,框起来的部分是2010年8月26日的日K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小跌的黑K线,然而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这个K线会隐隐约约的觉得,当日的小跌应该是开盘后,可能小涨一下,创下了此根K线的上引线后,一路下跌到收盘。
8月26日的盘是George Angell在狙击手操作法(Sniper Trading)所说的搜索歼敌(search-and-destory)型态,也就是市场不断的来回穿越高点跟低点。我们看五分钟的图就可以了解。
在寿江作手独自来去天堂与地狱这本书中,也对此种K线的现象做出了一番解说:
在图表上看似明显的趋势行情,每一天市场价格的变化却是随机的、偶然的。表面看,日K线图上的一根大阴线代表一天的走势从开盘到收盘是下跌。但是,这一天中,市场价格在各个时间段的具体变化过程究竟如何,使缓慢盘跌、急速暴跌,还是大幅来回震荡之后以阴线收盘,从一天交易结束后的K线上无法得知,图表只能告诉你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四个简单的交易资料。
其实,一根简单的K线可能蕴涵着无线复杂的变化过程:激动人心的上涨,惊心动魄的下跌,令人迷茫的盘整,欲跌还涨、欲涨还跌…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交易日,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
当有这个观念之后,我们对价位的变化,可以有更细腻的认知,而不被图表的“表象”所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