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差距逐渐扩大,许多乡村皆面临了青年人口外流的状况,因此造成产业高龄化,隔代教养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日渐凋零的乡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减少,聚落越来越封闭,村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也渐渐薄弱。

位于南投县九九峰山脚下的平林社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农业以生产葡萄及荔枝为主。从1988年曾为国家艺术村计划地以来,艺术家进驻、毓绣美术馆设立,及推行巷弄美学计划等等的发展,使美学种子在平林里逐渐萌芽茁壮。

即使累积了艺术发展,居民生活的聚落与逐渐成为观光景点的艺术区依然没有连接,不管是地理位置条件,或是2017年终止的巷弄美学计划,艺术仍然没有融入居民的生活。

希望能透过社区营造去凝聚聚落的情感,并借由路径串起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现有的产业农田上呈现平林居民的生活艺廊,借此保存平林原有的艺术特色,达到强化乡村价值的目的。并探讨在乡村里,农业、建筑与人共存的空间形式,在加入了艺术的元素后该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