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做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做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做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余秋雨编写这部教材的主旨在于:为艺术表现寻找观众的心理依据。这个主旨的衍生成果,必然是为艺术表现找到美学自觉。★本书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