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艺术形式遍地开花的时代,各种剧场表演、街头艺人、音乐祭、插画贴图,再到各地老屋活化、文创展演、品牌跨艺术合作、艺术文化基金会,当“美感”开始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艺术家早已不是过往印象中靠梦想吃饭的人,若能将美感透过各种形式散布于社会,无论是成为艺术企业家、文化资产守护者,或是艺术教育家,未来潜力指日可待。
2017年世大运惊心动魄的开幕式,结合科技技术与艺术形式,呈现了台湾工艺与机械美学完美结合的时尚装置艺术;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与十三行博物馆曾透过展品与活动,帮助失智老人唤醒失去的回忆。
台南大学戏剧创作与应用学系系主任林雯玲认为,现在是一个“把艺术落实在现实”的年代,透过更深层的社会设计,就能将艺术化作影响力,改变更多人的生活,绝非象牙塔里的学门。
台南大学戏剧创作与应用学系硕士班,是全台少数将剧场创作应用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所,开设“戏剧应用于学校”“戏剧应用于社区”等两大类课程领域。
本文未完。杂志订户登入可无限阅读;加入远见网络会员,每日可阅读2篇会员限定文章。 登入/ 注册”
每到年底,所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在思考明年毕业后,我该何去何从?据教育部资料显示,研究所的窄门似乎已经不再挤破头,而有意报考的学生们更应该精准分析产业,并挑对专业领域研究,才能真的锦上添花。《远见》深入剖析最前端的趋势,访问大学校长畅谈学术之路,详细介绍18大学群之外,更请已踏入职场的学长姐分享经历,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所,赢在人生起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