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咨询期尚余约一个月完结,泛民主派的公共专业联盟提出“一岛二市”方案,建议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西人工岛”,向南北两方延伸兴建“外港人工岛”,南面用以重置葵涌货柜码头,北面则重置粉岭高尔夫球场,并兴建“葵青新市镇”及“古洞南新市”两个新市镇,称可提供约30万个房屋单位,容纳83万人口。

由前特首***成立的团结香港基金,早前提出发展“东大屿山都会计划”,建议在香港岛和大屿山之间的中部水域,建造2200公顷人工岛,兴建25至40万个住宅单位,估计可以容纳70至110万人口。

公共专业联盟召集人黎广德认为,发展“外港人工岛”比起“东大屿山都会”的成本效益更高,因为进行“东大屿都会”的填海工程,在海中央建人工岛要先建三条桥及三条海底隧道连接,但“外港人工岛”只需要起一条连接桥,接驳港珠澳大桥,相对的填海规模较少,工程费用、时间及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亦会大幅减少,他估计人工岛兴建时间只需约4至5年。

公共专业联盟提出的“一岛二市”方案,当中“一岛”是指,在距离大屿山西端7.5公里,将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西人工岛延伸,填海兴建一座“外港人工岛”,南面约350公顷用以重置葵涌货柜码头,北面约170公顷用以重置粉岭高尔夫球场。但建议方案超出了香港水域范围,联盟建议三种模式,包括:“深圳湾口岸模式”;“河套模式”,即由国务院决议,扩大香港水域范围;“横琴模式”,由香港向珠海市租赁,并支付租赁费。“外港人工岛”由香港出资兴建,归特区政府管辖,并采用香港法律。

“二市”则指兴建“葵青新市镇”及“古洞南新市”两个新市镇。重置葵涌货柜码头后,可在葵涌及青衣沿岸收回600公顷土地,建成葵青新市镇,当中45%为房屋用途,以5倍地积比率发展,平均单位面积500平方呎,可建超过25万个住宅单位,容纳70万人。另外的10%可为新的商业活动集中地,以平均7倍地积比率发展,提供商业楼面面积4200万平方呎,是中上环的1.9倍。黎广德表示,新市镇位处香港中心,已有完善铁路及公路交通接驳,无须大规模填海及昂贵基建设施。

占地约170公顷的粉岭高尔夫球场,租约将于2020年到期,联盟建议政府收回土地,发展为“古洞南新市”,可先发展120公顷用地,提供3万个房屋单位,可容纳8.5万人,其余50公顷暂时保留作高尔夫球场,直至“外港人工岛”完成重置高尔夫球场后,再发展为房屋用地,加建1.5万个单位。 估计全面发展后,共有房屋单位4.5万个,容纳13万人居住。

对于方案在政治上的可行性,黎广德指要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去看是否有利益。他解释,中央早年在深圳湾口岸或河套区,愿意扩大香港版图,是因为有区域性的效益。若在港珠澳大桥有一个货柜码头,所有去内地如广州、内河船舶的转运,都不需要驶入香港水域,大大节省了成本,另外,珠海市政府可以收取租金,而且没有损失,不单止香港得到好处,而是整个地区性得益,相信有足够诱因令中央接受方案。他形容方案是“香港的投资,但很多实际效益在大湾区,又何乐而不为?”

另外,有建议提出在葵涌货柜码头上盖建屋,黎广德认为建议不可行,因为施工困难而且成本高,在社区规划上亦有很大问题,没有考虑到交通及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至于重置费用方面,黎广德称没有实际的数字提供,但重置货柜码头有经济效益,相信会有私人投资,而且香港过去兴建的货柜码头均有私人投资。高尔夫球场属于私有产权,可以由私人出资兴建,包括填海的费用,料可减低政府发展开支,并减少社会上反对的声音,令新市镇发展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