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重建令香港近二十年的城市景貌变化不少,许多旧区重新发展成为中产阶级住宅,或者装潢华贵的大型商场。李维怡、可洛、张婉雯等长期在香港生活的“后九七香港青年作家”面对资本重塑城市空间带来的转变,旧区文化消逝,无不心生惆怅,遂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小说。本文关注“后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说中鲜为论者提及的面向―市区重建如何造成人与地方的情感断裂,以及无地方性。本文首先借助地方心理学,分析“后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说怎样展现人与地方的情感连结,关注被迫迁者的内心感受,试图让读者了解人被迫从原居地迁徙至他处时,心理健康遭受的影响。及后,本文亦会指出市区重建对于旧区建筑和文化的破坏,如何让“后九七香港青年作家”担忧香港各区最终失去特色,产生无地方性的忧虑。最后,本文意图点出李维怡、可洛,张婉雯三位作家的共同文学关怀,即是通过小说展现个人对资本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之抗拒,渴望日后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尊重香港既有的历史和文化,借此表现对香港此城的“地方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