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时期,吸血鬼传说在欧洲大行其道,主角更不乏王室贵族。传说中的吸血鬼,纵然十分厉害,但最怕便是火辣辣的阳光,一被阳光晒到便会全身会腐烂冒烟。以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见光死”并非邪灵附体所致,很可能只是患上紫质症。
紫质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不但可影响病人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失常,而患者的牙齿和皮肤也会呈荧光红色。患者的皮肤一接触到阳光,便会渐渐溃烂。“见光死”加上神经失常,都令人心生畏惧,尤其是在医学知识贫乏的时代,于是出现吸血鬼的故事。
基因缺陷造成“见光死”
紫质症是由于基因缺陷影响造血工序而产生。
人体血液的寿命只有一百二十日,所以身体要不断重造血液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而血液重造共有七个工序,而每个工序由不同的酶负责,任何一种酶有问题,血液半制成品便会积聚毒素无法分解,于是引起紫质症。
吸血鬼必须饮人血为生,难道已有知识补充所缺失的造血酶?不过,透过饮血吸收血液的效率超级低,所以吸血鬼最终也是难逃消灭。
为何吸血鬼传说主要于欧洲地区盛行?有人研究过,中世纪欧洲及俄罗斯地区人种普遍都带有这种基因缺陷,尤其是欧洲王室流行近亲通婚,导致基因缺陷显化。例如英王乔治三世,晚年开始神经失常,自言自语(他的故事甚至被拍成电影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紫质病在中国则非常罕见,原因是中国人有先天上的基因优势。我在香港行医超过二十年,暂时也只见过五、六个病例。另外,经常酗酒、输血或需洗肾的人,若本身的基因有缺陷,患紫质症的风险会增加。不过,如果没有基因缺陷,就算喝酒喝到肝硬化,也不会有紫质症。
电影里,人一旦变成吸血鬼便无回复常人之法。到了现代,紫质症已变成可治之症,例如透过放血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是其中一个办法。另一个办法就是索性通过骨髓移植,令身体重新制造健康“新血”,也就是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