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赵国有两位大臣,一位是蔺相如,另外一位是廉颇将军。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有很大的贡献,赵王把他封为上卿。

而廉颇是带领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他就觉得蔺相如是一介书生,也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居然位子在他之上,心里很不平,常常去找蔺相如的麻烦。

蔺相如看到廉颇来找他,不想跟他当面冲突,就以生病为理由避开。

有时候走在路上,刚好廉颇将军的马车来了,蔺相如立刻交代他的下人绕道而行。他们这些家人心理就很不平衡,说:“大人,您为何如此懦弱?为何会怕他?”

蔺相如就告诉他们:对我个人的这种羞辱没有关系。假如我跟廉颇将军起了冲突,国家将会有很大的灾难。秦国为什么不敢侵犯我们?就是有我跟廉颇将军在。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荣辱,而令国家陷于更大的危难,甚至于致使国家蒙受耻辱,那就严重了。

蔺相如念念不是想自己,而是以大局为重,为国家、为人民着想。这段话后来传到了廉颇大将军的耳中,将军毕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立刻生起了忏悔之心。

所以,老人家背着荆棘,走到蔺相如的家里,负荆请罪。蔺相如知道廉颇将军来,也非常感动,赶快冲向前去把老将军扶起来。廉颇知过能改,使两个人变成了莫逆之交,让赵国免于灾患。

恭录自蔡礼旭老师《小故事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