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谈到国际化的供应链管理以及Scope-3的发展动向,需要这样的一套统一标准,到底是为了什么?

譬如:有五家供应商,或是十家供应商,即使没有共通的规范,Co2数据的收集,并不需要很大的工夫。当然,一家一家自行收集数据的工作,作业者也相当辛苦。但是,如果国际化企业,有上千家的供应商的场合,没有一套根本解决的方法不可行,这点应该可以理解吧!一家一家自行收集的方式,基本上不可行,必须有套共通性准则,才能有效地做到。

Scope-3 standard在收集Co2资料方面,依品质条件可以画分为四类,定义如下:

一手资讯(Primary data):企业或是以事业活动、产品等为对象,特定收集的数据。

二手资讯(Secondary data):一手资讯以外,透过一些数据库或业界标准数据库采用的数据,最好使用公开的数据。

外插数据(Extrapolated data):上述12收集来源都有困难的时候,以类推数据做为使用对象,地理性、技术性为代表等类似数据适用的客制化应用。

代用数据(Proxy):与“外插数据”有点雷同,但不加以客制化,直接使用。

上述的四类,依序从一到四,数据的品质依次排序,可是SCM的范围很广,数据收集的难度也是难以避免,实际作业上利用类推数据,也有不得不得苦衷。“外插数据”、“代用数据”或许是头次听到也说不定,适用类推数据的规则还是需要订出一套准则。

供应商的规模、企业体制、技巧能力等并不一致,于情报收集管理来说,企业希望有个统一的模板与规则,可以得到比较均一的数据。特别是,购买的物品的Co2排放量看不见、摸不着,对供应商而言,没有明确的规则,可能会招致现场数据收集上的混乱局面。

首先,了解供应商或是企业的供应链的Co2管理的意义,从初期接受一点协助开始也是必要。国际统一规范标准就像运动比赛的一面锦旗也说不定。“Scope-3 standard”的新准则的采用,改变供应商的意识,是SCM Co2管理上重要的一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