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本门课程在名师的带领下,将运用直观、形象、通俗的呈现方式,为大家讲解中医是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请和我们一起步入《中医诊断学》(上)课程的学习之旅吧!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绪论、诊法、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诊法是指中医诊察、收集病人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为四诊;辨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应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病案书写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的设计和讲授都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中医诊断学》属于中医学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因为这门课程的安排一般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之后,临床基础和临床各科课程之前,所以,《中医诊断学》是在基础与临床之间起衔接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
《中医诊断学》(上),主要介绍绪论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四诊的学习,掌握常见中医症状、体征的概念、表现特征、临床意义及具体的诊察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辨证和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不仅面向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在校学生,同时也适合海内外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在设计和讲授时,除了直观、形象、通俗外,还考虑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各科等课程相关内容和知识的衔接,并邀请我校全国知名教授一同参与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研讨,在这里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协助采集讲课素材和课件录制的有关专家、老师及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医院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年轻教师;西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如果是对中医感兴趣的初学者,可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同步学习、查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一共11周,将在开课第4、5、8、11周发布单元测验题,共40道题,每题1分,主要考察对视频中主要知识点的认识情况。每次小测允许尝试3次,3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
将在开课第4、5、8、11周发布同伴互评作业,一共4个,每位学生需要给5位学生打分,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只得到50%分数,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只得到80%分数。
根据讨论参与的活跃度情况,由平台自动生成分数。
一共30道题,每题1分,60分钟内完成。
1.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及书籍,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2.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文字,与人为善。
3.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