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42qu是stackoverflow.com的翻版,的确有这个嫌疑,但是从内容方向到组织形式是差别很大。一个是围绕人,一个是围绕事。中国人是讲究人脉的,只要有人脉,那么不合理也可能变成合理。stackoverflow像是一个威客,处理事务;42qu更像是一个电子名片展览,处理人际(如果真能处理)。从着眼点来看,是坐实还是坐虚,只在人与事之间选择便了。而基于目前的应用,只能看到大幅的照片,并无太多实际。

曾经相信那些知名公司的知名人物都是高屋建瓴,然而身在其中却也发现圈子里都太多混饭吃的。一个人的身价,并非他的职位和薪水,而在于他的观点是否独特和具有实践性。如果42qu认为那些履历中富含大公司背景的用户是具有含金量的话,可能是一种谬误;对于一个站点,用户含金量在于用户的黏着程度。坚信作秀者终究会很少光顾,也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交流”。如果动不动就看到创始人和CEO的字眼,其实也挺远离主题的,现在这年月,谁把房卖了都是董事长。

并不反对“身价”这个概念,至少这是吸引眼球的手段。有人认为42qu具有C2C的电子商务的基因,这有点扯远了。42qu本身就是一个非封闭的区域,售卖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点子、创意、方案,甚至贩卖朋友(人脉),或者我干脆去联系某个人的微博即可与之畅谈,而你真的会花42元与某个人讨论真知灼见?在中国鲜有人会为创意买单,很难,这也让42本身的赢利成了一个难题。

一个非网络行业的朋友受邀请体验了一下该站,基本反馈:界面很漂亮,注册太麻烦,里面不知道说什么。说实话,笔者刚开始应用的时候也有点找不到北,总之一不小心就能回到上传图片的界面上去。浏览线路和基本结构还乱着呢,有待改善的地方很多,现实一点:请42qu购买Hozin.com提供的建议和体验改善方案!

暂时弱化人际关系,以事带人,而非以人带事;

对等的透明和公开网站信息,取信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