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的采制,根据二十四节气,主要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不同时节采收的茶,对茶叶“品质”“口感”“价位”也有很大的差异。
春茶的生长季节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树经秋冬季之休养生息(茶树在 18°C以 下呈现休眠状态),使得春茶芽叶肥壮,维生素含量较高,因此产量、品质都居全年之冠。
采茶时节约在“立夏”之后,俗称头水夏仔、二水茶,约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采制。此时期采制为东方美人茶的**季节。
第二次夏茶在“小暑”及“大暑”时,俗称六月白、大小暑茶。约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采制。此时期采制茶叶苦涩度较高,制作乌龙茶品质较不佳,却是制作红茶的**原料。
第一次采收为“立秋”,约在国历八月下至九月中。
第二次采收秋茶,又称白露,约国历九月下至十月下采收。
秋茶品质介于春茶与夏茶之间,香气和滋味较为平和中庸。
此时节采收茶叶适合制作红茶,但若气侯极佳,也能制作出品质不错的乌龙茶。
采收期为“立冬”,为国历十一月七日附近,又称尾水仔。冬茶香气细腻苦涩度低为其特点。
冬茶和春茶都是极其适合制作出高品质乌龙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