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既包括基于全新技术体系的新型基础设施,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完善、延伸和升级。5G、数据中心、物联网、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将会赋能公路、电网、医院、校园、工业园区等传统公共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形成智能经济的硬件基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融合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随着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的概念也不断升级。在不同的生产模式与技术条件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外延必然发生新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基础设施的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应运而生。

张鸣董事长认为,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由建筑业产业的现状决定的,是因为建筑业除了建造技术落后外,建筑业生产方式也同样落后,企业的转型要同时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建筑业转型的方向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但并不是要求所有建筑业企业都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以及建设装配式建筑工厂,而是需要通过对行业发展转型的把握以及自身的特点,确定企业的转型方向。

9月18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首席专家、宜居中国联盟与新基建产业联盟发起人刘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该行动计划是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房地产、建筑建材行业为主体的建筑产业的规模为25万亿,是中国最大的产业,但也是数字化水平最低的产业。由于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原因,整个行业正在发生全面变迁。原先被称为最难进行数字化的建筑产业,反而有了更大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