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数位或是底片,Nikon 是自己一直以来都喜爱的品牌。最近由于工作上的需求,测试了Nikon Z6,也入手了全幅无反数码相机 Nikon Z7,透过了一次次的工作与创作,慢慢地与新的 Z 系列培养默契。不同的相机有着不同的个性,虽然是相似的后制手法与对于色彩的雕琢,但在数位上所追求的人物刻画,也将需要慢慢估量与拿捏,找到最恰当的距离。
一直对于影像上的色彩表现,有着极大的兴趣。Nikon Z 系列有着新的光学性能,尤其喜欢它在颜色上的高品质表现。在工作现场时,透过缜密的对焦点和 5 轴 5 级防手震,我可以很轻松便清晰地捕捉到被摄者动与静的瞬间,而 XQD 记忆卡,无论相机是否连接闪灯,都能快速读写。萤幕的触控屏,能快速且灵敏的缩放图像,帮助快速确认妆、发与服装细节。
通常在拍摄人像时,我会和被摄者培养默契,与对方沟通符合主题的情绪和状态,进而去引导对方模拟、进入角色,透过彼此的互动,完整拍摄现场的表演。习惯使用 50mm 定焦镜头的我,以往不希望只单纯透过转镜头的方式捕捉事物,当自己站在原地,不去透过移动,调整距离,就无法与被摄物产生更深的交流。
而前些日子参与一部日本电影的剧照拍摄,开始学习掌握变焦镜,渐渐发觉变焦镜的必要性与实用性:在时间紧凑的工作现场,你必须要很灵敏、谨慎的去构图。在 Action 后,每一个瞬间都是如此珍贵,没有多余的时间换镜头,只能专注的感受并评估每一个时刻该用的焦段,找出最能突显角色当下或是整场状态的那一帧画面。静音快门模式则能不打扰戏剧与拍摄的进行,透过感受戏剧氛围和思考人物行为,去捕捉最具有气味的每一刻。
这一次剧照的拍摄经验,也影响自己拍摄服装和人物肖像的想法。如果你好不容易引导被摄者进入某种情绪,但是中途你因为去换镜头,使被摄者等待,情绪与现场的氛围被中断,要再去和被摄者与现场氛围建立连结,找回拍摄当下的手感,或许又得再花些时间了。
接下来这系列透过 Z7 与闪灯,运用点后制,再橄榄绿的背景纸前,便能很快表现出人物在画面上的细腻与绘画的质感,调色上也能很快地接近我理想的色调。
这三张照片,皆使用热持续灯,通过柔软的光源,高品质的镜头成像,准确且清晰地传递这些配件的氛围,也显现出肉眼所看到的质感与细节。
这两张照片以模拟早期底片显影的效果为目标,在大量的后制和效果叠加下,照片的细腻度依然存在。
最后,不得不说入手 Z 系列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无反机身较一般单眼来得轻盈且携带方便,使我有更多携带他到处去拍照的欲望。未来,希望能带着 Z7 去创作更多特别、有趣的影像,慢慢挖掘出更多只能通过“摄影”去表现的人、事、物,找寻摄影能带给视觉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