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新一轮 55 亿美元融资之后,相比“全球化、新技术”的故事,公益加持显得更加务实。
近日,滴滴专车先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八个城市上线了“宝贝专车”,保障儿童出行安全;然后在北京又上线了“无障碍专车”,以解决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问题。
从普通人、到小孩,再到残障人士、老年人,滴滴正在不断切入细分领域、细分人群。此处可以看到,一家平台在逐渐壮大之后的发展路线:沉下去——精细化运营,切入更细分场景;走出去——国际化,向海外拓展。
“宝贝专车”指乘客可以预约配备德国儿童座椅品牌 CYBEX 儿童安全座椅的专车。“无障碍专车”由商务车改装而成,比普通车更宽敞,座椅可升降,从后排旋转伸出,座椅向外侧旋转后,下降至较低位置,行动不便者可较为轻松地转移到车内,适合残障人士、老人、病人、孕妇等人群使用。
极客公园发现,无论是“儿童座椅服务”还是“无障碍车”都需提前 2 小时预约。滴滴解释,需要给司机预留出充足的接驾时间。
响应联合国呼吁?
据悉,“无障碍专车”是滴滴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共同发起的“联合国无障碍出行”项目。滴滴称,“无障碍专车”服务是积极响应联合国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呼吁,为残障人士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维护残障人士的平等、自由。
滴滴表示,为给特殊人士提供更贴心、安全的服务,还将为“无障碍专车”司机进行量身打造培训计划,包括如何使用车辆功能、了解特殊人群心理状态等。
从商业角度而言,这场看似公益化的行为,反映出即使滴滴目前已经成为行业老大,但是也已经到了拼服务、拼体验的阶段。
据了解,在美国,Uber 与 Lyft 早在 2015 年便开始为轮椅使用者提供无障碍交通服务。那时,国内滴滴与快的还处在通过巨额补贴争抢用户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