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认每个生命都有价值。
2. 引导朝向符合自然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之性与性别发展。
3. 依据儿童发展阶段,进行适龄教学:性别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程,儿童及青少年阶段乃是一个变动时期,不宜在此阶段轻易将学生分类、标签,应容许其有自然发展的空间。
4. 以“爱”为核心,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爱己爱人接纳自己,且尊重他人。
5. 人的性与性别表现有多样性,教导学生了解多数人的常态发展状况,但也要了解世界上有少数人是不同的。
6. 教导“彼此尊重”,实践性别平等教育之精神:多数应该尊重关怀少数,少数也应尊重多数,以正向的言语及行为彼此对待,使少数不必担心被嘲笑或被霸凌。
7. 区辨“尊重”与“认同”的差异:即使不认同他人的理念,仍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愿意聆听不同观点。
8. 不只教导如何对待他人,也要帮助当事人建立健康的自尊、接纳自己,并学习如何因应他人的对待。
9. 知识必须有所依据,提供完整正确知识,不隐瞒事实。
10.不只谈个人权利,也重视责任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11.谨慎引导的方式,避免造成性别混淆或灌输特定的意识型态;不将异质普遍化,也不过度美化特殊情况。
12.对于争议性议题,呈现不同观点,培养理性思辨能力及彼此尊重的态度,并教导适当的互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