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设计】不再对老人冷漠!让产品变得更user friendly
设计不光是从美学角度出发,更要回应社会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案,让大众的生活过得更好。然而,设计很多时候具有排斥性。不仅是有形的产品,连无形的制度设计都会产生歧视。
世界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老年学家莫柏翠(Patricia Moore)致力“把设计变得更具有包容性。”
莫柏翠在1979年加入美国知名设计公司Raymond Loewy,成为该公司唯一的女性设计师。在一个冰箱门设计的会议上,莫柏翠提出了一个简单问题:“我们不能设计一种让有关节炎的人也能轻易打开的门吗?”上司不以为然地说:“我们不为那些人设计。”
莫柏翠由一名26岁的年轻女性,摇身变成80多岁的老太婆,亲身体验老人面对的问题。
这种冷漠的态度令莫柏翠忿忿不平,她决定采取行动。在专业化妆师的协助下,莫柏翠由一名26岁的年轻女性,摇身变成80多岁的老太婆:她在脸上涂上好几层乳胶,让自己看起来满脸皱纹。然后她戴上厚重眼镜令视线模糊,又戴上耳塞让自己听不清楚。她在身体绑上支架,用绷带团团围住,变成驼背的样子,并在手和腿上缠上夹板,让手脚无法自由弯曲,而且必须用拐杖才能行走。后来她亲身造访美国多个城市,找出老年人每天所会遭遇的现实困境,例如在陡峭的地铁阶梯上落、推开百货公司的厚重门板、赶在灯号变换前穿越马路,以及打开冰箱门等。
这个“同理心体验”,不只让她完全融入使用者真正的感受,也让她彻底体会到这个世界对老年人有多不方便。她为年长者的权利发言,并成功推动国会通过《美国残疾人法》。
莫柏翠提出设计应包含了安全、便利和无障碍三大概念。设计者必须虚心去观察、体验,了解用家在使用产品时的难处与需求,才能真正为使用者设计,照顾到所有人的平等尊严。莫柏翠启发了新世代设计师的思维,成为“共融设计”的开创者。她设计的产品可以让5-85岁的人都能使用,例如装上橡胶把手的削皮器,即使罹患关节炎的人士也能轻松使用。
人生不同的阶段,特别在生病及年纪渐长时,都有不同的需要。共融设计就是要发挥上佳的包容性,满足种种需要。如何运用创意及同理心为老化的社会设计崭新的产品和服务,是廿一世纪设计师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