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37年(大陆国民政府时期),1956年3月立法院第11次院会通过中医药教育法案:“设置中医学校及成立研究机构”,其后教育部决议先恢复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1963年10月22日,“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成立,隶属教育部;2013年7月23日,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改隶卫生福利部,并更名为“卫生福利部国家中医药研究所”,至今国家中医药研究所仍是国内唯一的公立中医药教育及学术研究机构。国家中医药研究所成立至今已有83年,在台湾恢复设立也已有57年,曾为中药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二战期间在昆明编修的《滇南本草》,此后在中药现代机理、中药鉴定分析领域有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家中药典编修的重要基础。

回顾百年来的医疗变迁,现代医学已经在全球形成“政策、教育、临床与产业”绵密的网络,中医学也经历高等教育建构,以及国际针灸、气功、中药热潮而受到全球关注;中、西医学之间也逐渐从不理解的回避、冲突,逐渐进入交流、会通、互补与替代,整合医学是必然的走向。然而,中医学不仅仅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同时也承受着高科技时代医学快速进展的强大压力。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以病人为中心、多元生命价值与全人医疗保健的理念,推动了全球医学在学术研究、教育制度与临床内涵的大幅变革;科技的进展,更推生出人工智能医学、精准医学、远距医疗,以及生技制药产业的新发展,可预期将大幅改变临床医学诊疗的模式,甚至发展出人类疾病治疗与预防保健的新型态。

作为卫生福利部的中医药学术幕僚机构,国家中医药研究所必须配合国家卫生政策,并能契合社会大众对中医药使用的需求。尤其面对癌症、免疫风湿、心脑血管、精神神经、代谢及退化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甚至具抗药性致病微生物及新兴感染性疾病,都应该运用“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法”积极投入相关之实证及机理研究,充实研究成果及其应用量能,来推升国内中医药临床疗效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提供国家制定完善中医药政策的参考依据。

因此,本所将依据中医全人医疗、全方位医疗保健的特色,规划整合“预防保健、临床医疗、产业发展”的中医精准医学研究平台计划,以临床研究带动中医学之基础研究、方药研发与品质管控,以及医学诊疗方法与仪器研发,并建立支援全国中医教学研究之典籍文献资讯库。本所人力资源虽然不多,但都是国内中医药研究的菁英成员,敝人很荣幸能加入这个中医药研究的“国家队”,将贡献中医临床专业与学术、行政经验,与全体同仁齐心协力来推升国家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期望国家中医药研究所能成为全球中医药暨整合医学的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