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是独生子,自幼就备受宠爱,父母也对他寄望甚深。做作业,要求他字字整齐,考试更是要求他名列前茅。稍有退步,即限制他打机及出外玩耍时间,务求他把所有心思都用在追求高分上。因为在父母眼中,进名校拿高分才是成功,其他的就是失败,责难他未尽全力。

类似小君的故事,这些年间愈听愈多。父母大概也诧异,从没想过往常只发生在幼稚园小孩身上的“拒学”问题,居然出现在青少年的孩子身上。

年幼的孩子惧怕上学?因为怕陌生环境,怕离开父母,怕分离焦虑。那青少年的孩子,又为何拒绝上学?拒绝上学的定义,就是指“有动机或故意拒绝上学”。

而青少年拒绝上学的表征,通常都会以身体不适为借口,如头痛、肠胃痛、头晕伴随失眠等。起初只是缺课一两天,但往后会愈来愈频密,直至完全拒绝上学。至于背后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如阿君的例子,很明显跟父母与他的自我要求有关。父母要求他成绩卓越,他也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严苛,面对挫败的坚韧度很低。所以当成绩退步时,他便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面对,以缺课作为逃避。

当然,除此以外也有家庭的因素,如父母精神健康出现问题,导致孩子害怕离家。又或者在学校遭遇霸凌,跟老师或同侪相处出现极大问题等等,都会让孩子对上学却步。

见过一些父母用尽方法,每天都在催迫孩子上学,结果关系愈搞愈糟。拒学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人的谅解与陪伴,明白他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与恐惧,尽快向专业人士求助,接受辅导。当孩子感觉被理解与关怀,一些心结解开了,最后在家长的鼓励支持下,便可以回校复课。但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关注孩子拒学的行为,千万别置之不理。否则就真是后悔莫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