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八大以来,在我国不断深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乡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化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省委作出的打基础、利长远、系全局的重大改革部署,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推动乡镇改革战略实施,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更多发展红利,让基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深化乡镇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乡镇改革,顺向调整是基础。“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将此句置于乡镇改革的发展蓝图上,也是如此。应将地缘相邻、主业相近、优势互补的乡镇进行有机整合,使每一支拥有特点的花朵交相辉映,共同铸就美丽春天。而“多合一”的顺向调整,既保留了每个部分的优点,又使得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运行机制更为完善。要深刻认识各部分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统筹乡镇各项事业,才能深化乡镇改革,才能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深化乡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关键。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之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大力推动的乡镇改革工作之中,更是如此。要结合地方特色,鼓励发展产业,树立自己的IP,杜绝“千镇一面”。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高治理效能是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乡镇治理能力的增强必须聚焦基层改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基础性能力。乡镇党委政府应发挥效能,穿针引线,切实解决群众之需,才能更好激发城镇治理的合力,让居民把家安在城镇、把心留在城镇。让城镇居民们切身感受到在深化乡镇改革中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着乡镇带来的成果,感受着乡镇提升带来的惠利,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改革,感受改革,主动参与改革。

古语有云:“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对于乡镇改革也是如此,我们有责任担负起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重任,登高必先修其低,行远必先修其近。正如三台县和盐亭县在经济与生态双轮并进之中实现着乡镇改革的要义。三台县和盐亭县的发展只是中国深化乡镇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向我们深刻的阐释人民群众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乡镇改革战略,不能光关注一个结果,而要关注整一个过程。深化乡镇改革战略,需要我们从抓准乡镇特色优势开始,并强调所有的发展都以民为中心,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真正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也方能指日可待。(邱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