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是一味常见中药材,其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中医方剂中,最经典的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中医认为:柴胡性味苦平。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中化学成分较为复杂通过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其具有以下作用:
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6、促进免疫功能。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7、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酯。
中医学中,柴胡主治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等。另外,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