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研究所立足西北地区城市环境特点与建设要求,以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城市建筑的绿色化发展与建设,注重低碳城市的生态格局及城市气候环境,通过对城区、街区和社区等不同尺度城市人居环境中人、自然与建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探索适宜西北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近年来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与基于气候环境的城市空间多尺度规划管控技术”、“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社区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和“城乡聚落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生态规划”三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目前,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员18人,其中教授1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科研博士后1人。

亚洲都市环境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常务理事。

目前已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项;负责完成各类建筑规划、设计工程项目30余项。

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0余篇,参加编写国家建设规范1部。指导学生获得国际、国内各类设计竞赛奖20余项。

日本建筑学会会员,日本二级建筑师。曾获得加拿大政府科研机构、自然与科学工程委员会(NSERC)博士后津贴。

在《Energy and Buildings》、《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等业内一流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9篇,国际会议论文发表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成果曾获得多项资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规划设计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专业权威期刊及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6部,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获奖30余项。

学术专著1部、教材4部,在《建筑学报》、《新建筑》、《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及《小城镇建设》、《华中建筑》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EI检索3篇。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主持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项目10余项。

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以及横向课题多项。

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项,主持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获奖2项。

l 城市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村镇保护)

l 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适应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

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规划设计项目10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篇,其中权威期刊3篇、重要期刊6篇,EI检索3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项目1项和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了“西咸百里渭河景观带规划设计”(国际招标项目1等奖方案)等近20余项规划或建筑设计项目。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EI检索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横向课题1项,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获奖多项。

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学科交叉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规划设计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3部,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获奖10余项。

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

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无止桥”生态步行桥项目5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权威及重要期刊论文6篇。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和陕西省软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参与多项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在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中数次获奖,编著教材和出版专著各1本,发表专业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20余篇。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规划设计横向课题3项,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获奖1项。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获得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英文学术著作1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