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寿命的延长,事实上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个体生活的目的,不外追求活得久及过得好。生命期的向后推移,人口的老化,正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的实现,它是一种人类生活目标的体现,也是一种成就的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曾以65岁以上老人人口所占的比率,作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凡老人人口在4%以下者,被归为青年国,大多是较未开发国家属之;老人人口在4%至7%之间者,被称为中年国,大多是较开发中国家属之;老人人口在7%以上者,属于老年国,已开发国家均属之。老人人口在7%以上者的社会,即迈入所谓“高龄化社会”,当老人人口达到14%时,往往被称为“高龄社会”。因此,高龄社会,正是一种成就的显现,其显示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水准的提高、公共卫生的改善、教育水准的提高,及个人对身心保健的重视等。

面对高龄社会所带来的冲击,不少先进国家提出高龄社会的因应对策,有的以立法方式,有的则是以订颁对策大纲、研拟计划,发表宣言、制定白皮书的方式呈现。综观各国及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因应对策,可以归纳分为以下六点:

高龄社会最大的冲击,来自于财政的负担,因此,不少国家提出延后退休、津贴延后发给、降低每年的给付数额、缩减福利,以及对当事人进行经济调查,作为健康照护重行分配的依据等。七大工业国中的五国都已设定未来延后正常退休年龄的时间表。延后退休,可以降低依赖人口,更能补充劳动力,减少劳动人口日渐下滑的人力不足问题。

二、鼓励更多适龄工作者加入职场,增进劳动力:

鼓励更多适龄工作者持续工作,或鼓励适龄工作者的移入,这种作法的好处是立即见效,不像鼓励生育要后才有成效。要扩张劳动力,可从辅导就业,减少失业或延长工时的方式入手。此外,鼓励妇女就业,提高就业率,也是增进劳动力的可行方案。

鼓励生育较多的子女,培养更多具生产力的小孩,是面对高龄化社会的一项较长期因应策略。面对少子女化的现象,许多已开发国认为低生育率将会带来经济、福利的威胁,甚至是攸关种族的存续。毕竟一个经济体的大小,端视未来工作者的品质及权益而定,因此鼓励生育,成为近年来先进国家因应高龄化社会的重要策略之一。

四、加强老人健康的照顾:

老人是最需要照护的一群。已开发国家每年在老人健康照护上的支出已成为政府财政上沉重的负担。面对老年人口的增加,老人病的病患势必加多,医疗部门需做适当的扩充与调整,例如增加老人病床、医护人员及照护服务等,从业人员的培养也应及早规划。另外,重建家庭的伦理观,培养下一代孝顺父母的观念及照顾父母的责任感,让照护工作由政府与家庭共同分担,也是可考虑的政策方向。

五、加强老人休闲活动的规划:

老人已完成家庭和工作的责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由时间,休闲旅游成为高龄者偏好的活动,老人的休闲旅游成为一项新兴的热门行业,因此,对高龄者的休闲旅游应妥为规划,回应其需求。

六、促进老人的社会参与:

不少研究均指出,老人社会活动的参与越多,其人际关系较佳,生活满意度较高,而且健康也较为良好。 社会参与是维持老年人人际关系脉络的重要支持体系,包括教育的参与、志工的参与、政治的参与、组织的参与、宗教的参与,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其中教育的参与及志工的参与,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