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早期寺庙石雕多属2D平面雕塑,将2D转为3D的立体雕塑,炎山师堪称台湾首位;而兼具头手与晟手纯熟功夫,据悉全台目前只有炎山师一人。本片中,炎山师以《三英战吕布》为主题,创作4尺长、2尺宽的大型浮雕作品,纵然这并非炎山师第一次以此主题进行创作,但他仍保持对创作的初衷和热情,谨慎以对,打底构图的素描初稿依旧一张接着一张画,素描稿旁还放着马匹的素描解剖参考书,并亲自到马场走一遭,与马儿互动。片中也借由炎山师日常生活和妻子的相处等,呈现其多元兴趣,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热情。

石雕是一座寺庙精美的指标,从石狮、龙柱、麒麟,乃至石柱、石楣、壁上石雕、石雕神像等,都属于石雕师施工的范围。石雕的运用最常见于庙宇,不过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艺上也常见其踪迹,如石磨及石臼。台湾早期石雕的石材多数来自中国的压舱石,主因是台湾本岛所产的石材质地较为松软,容易风化,石材质地不如泉州花岗石坚硬,多数只能做墙基或铺地面。现今如果要雕石狮或龙柱,大多仍取自闽、粤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