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结果显示,在足球赛中进球的队伍在剩下的比赛时间有更高的几率再次得分。

足球并不是一种高比分的运动,但是在足球界有个流传已久的说法,那就是一旦球队得分之后,便会开启得分之门,源源不断的得分。为此,英国统计学家Martin Weigel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数学家对德国男子及女子甲级联盟的比赛及过去的世界杯比赛结果做了统计,他们发现高比数的比赛发生的次数比想像中的多。

他表示,进球的能力当然跟选手的实力有关,但是一旦踢进之后,得分的几率便会快速提高。这个效应被他称为“自我肯定效应(self-affirmation)”而这种进球的几率分布不再是过去利用每个进球都视为独立事件的泊松分布或是二项式分布,而是泊松分布加上白努利随机分布。

而这个效应对实力相差较多的比赛更为明显,例如2002年世界杯的会外赛,澳洲队以31比0痛宰美属萨摩亚群岛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在世界杯决赛这种两队等级接近的比赛,就不易在心理层面上占上风,因此比较少发生这种情形,不过还是会有像1954年奥地利七比五打败瑞士的这种高比数比赛发生。同样的结果也显示在1990年统一之前,西德职业联盟因为实力较接近,所以比分差异较小,而东德方面的比赛因为实力相差较多,所以高比数的比赛出现的几率就相对较高。

所以他认为,当球队先进球之后,球员的信心会加强,所以应该乘胜追击。反之,若是被别队得分之后,最好是赶快用个五分钟冷静下来,而不是无头苍蝇般的自乱阵脚。

本届世界杯再六月十二日的比赛,日本对澳洲以一比零领先了大半场的比赛,结果再最后十分钟被连得三分大逆转,看来像是这个研究很好的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