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桃组长在课程中,其中一个问题问到:如果你还有三天的时间你会做什么?

同修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想法,恰巧在本次课程前,看到了一段影片(才不是什么视频!!呼应讲师所说:学生受到中国用语的影响已经忘了台湾原本用语)

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这不太可能耶!这样下去可以持续多久呢?

决定其中的优先级-再忙、再没有时间也要去做的事情才叫做“优先”。

你觉得你需要多少时间?这个答案可能是永远不够。

失去我们心爱的一定会伤心,但是千万不要把伤心当作不必要的后悔、遗憾甚至自责,因为只要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做了我们能做的,优先级处理好,尽力的把人际互动的关系品质达到最优点,如果能做到这些事情,发生的当天、早知道的事情跟之后,我们或许可以单纯的、专心的去经历悲伤的感受,因为这是自然的过程,我们或许不能把生命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落实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的顺位,那或许把生命的最后一天当作平凡的一天来过。

每一天,平凡的一天,平常的一天,反省忏悔、念经祈祷、出门回家都跟家人、毛小孩问候【台语是相借问】,如此一来每天心里都踏实。

如同台湾神道-同修参读手册中所述:

修行即是修日常起居之行,顺自然合理的方向,不急不缓脚踏实地去体验、去领悟,久而久之,可以明白人生真正的做人原则,此原则就是“平常心”(摘录自台湾神道-同修参读手册 p.70)。

平常心的修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人们常常有很多问题,问要怎么做,该怎么办,如何处理?问问自己的心,人在情绪紧张慌乱的时候,肯定会手脚慌乱,不在有情绪时做判断、不在资讯不足的情况下做决定,需要一次一次的练习,练习如何维持平常心。

‘以无所求的心态做利益众生的事,是一件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的课程。唯有突破有所求的付出,才能用一颗欢喜的心,来服务社会大众,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功果。’(摘录自台湾神道-同修参读手册 p.139)

我想这就是能把台湾神道的修行转换成有益台湾未来的方式,来这世间不枉此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