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宁波“赛嘉电器”总经理罗宁收到一份日本寄来的文件,在确认公司产品专利已在日本生效后,郁积胸口两年多的“窝囊气”终于纾解。两年前,这家口腔护理生产商缠上一场来自日本的知识产权官司,产品销售面临巨大危机,罗宁赴日起诉侵权方,并成功胜诉。
“这场官司不是我们主动要打,实在是被逼无奈。”罗宁说,“赛嘉”贴牌生产的便携式声波牙刷两年前在日本大卖,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将尚未申请外观专利的新款牙刷样品带到广交会上参展,不幸被一家叫“丸隆”的日本客商“算计”了一把。这家客商向“赛嘉”采购这款产品后,偷偷在日本申请了外观专利,等“赛嘉”的产品集中上市日本后,再向其他二十来家日本客商发出法律文书,要求产品下架,“停止侵权行为”。
当罗宁得知这一出“贼喊捉贼”后,愤而**,却几乎陷入绝望。“我们一查才知道,那家侵权的公司专利申请的时间甚至比我们在国内还要早一星期。”后来他了解到,在中国的“低水品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打这场知识产权官司困难重重,而“丸隆”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公然侵犯中国民企的知识产权。在“赛嘉”中招前,“丸隆”已用类似手法讹诈了三家企业。
但是这款声波牙刷是“赛嘉”的拳头产品,罗宁只能背水一战。2011年9月,他带着厚厚一叠材料赴日本,聘请3位日本律师为他打官司,终于在法律上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下,找到了“丸隆”的致命伤:外观专利在日本只需按标准拍照就可申请成功,“丸隆”也没料到中国企业会来**,因此缺乏产品的原始设计图纸。最终,凭借大量产品外观设计图纸,“赛嘉”在诉讼中成功证明自己才是这款牙刷的知识产权拥有者,获得胜诉。
“民企赴日打赢知识产权官司,在宁波还不多。”江北区科技局表示,在“赛嘉”诉讼期间,江北区以此为鉴,进一步强化了专利工作服务水平。2012年4月,该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由从事知识产权管理行政部门、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组成,并协助“赛嘉”打完这场官司。目前,该协会有会员65个,去年为企业办理专利申请2000余件,提供专利**3起。
“打赢这场官司,我最大的心得就是,中国民企不要怕打知识产权官司,只要勇于**,就能得到公正的结果。”罗宁表示,现在公司的产品在推出前,会在日本、德国申请专利,不留法律空子。目前,“赛嘉”正与律师商讨如何向“丸隆”进行追诉,要求其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