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的湿疹有数种,其中以异位性皮肤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 最为常见。据统计,在香港差不多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曾经患上湿疹1。

患者一般会感到皮肤剧烈痕痒,并反复出现干燥或鳞状皮疹(即湿疹性病变)。不健康的皮肤难以保留水分,当水分流失时会导致皮肤干燥,令皮肤更容易受环境致敏原的刺激,增加过敏机会。 不同年龄人士都有可能患上异位性皮肤炎,但更常见于婴儿及幼童,一般约在三至六个月大时开始病发,而一成至三成的患者病情会持续到成年。

现时医学界暂未能确定引致湿疹的原因,但家族性遗传和环境因素却会提高患上湿疹的风险。接触湿疹患处并不会被传染。以下为部分已知导致湿疹发作或恶化的触发因素。

湿疹反复发作,干燥及鳞状皮肤是异位性皮肤炎的主要特征。患者皮肤会感到痕痒,令患者重复抓刮患处,可导致皮肤变厚、粗糙(苔藓化)及褪色。另外,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色或棕灰色的斑块,特别是在四肢、脚踝、手腕、颈部、上胸、眼睑、手肘和膝盖弯曲内侧,亦会出现于婴儿的脸部和头皮部位。严重的湿疹更可触发红皮症,令患者全身皮肤红肿、发炎、脱皮。

医生可能会建议以皮肤贴布测试、皮肤点刺、血液测试等来找出致敏原及排除其他皮肤疾病的可能性。

由香港医护联盟(社会企业)推动:提供资讯及支援,鼓励患者及其照顾者妥善自我管理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