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分散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防止粉尘沉积,密闭系统,防止粉尘爆炸型电气设备与照明。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发红。 防护手套,防护服。 脱掉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发红,疼痛。 安全护目镜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漱口,休息,给予医疗护理。
将泄漏物扫入塑料容器中。用大量水冲净残余物。 欧盟危险性类别: Xi符号 R:36
物理危险性: 如以粉末或颗粒形状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粉尘爆炸。如果在干燥状态,由于搅拌、空气输送和注入等能够产生静电。
化学危险性: 加热时,该物质分解生成戊酸和其他物质的挥发性酸性蒸气。该物质是一种弱酸。与氧化性物质发生反应。
接触途径: 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其气溶胶吸收到体内。
吸入危险性: 20℃时蒸发可忽略不计,但扩散时可较快地达到空气中颗粒物有害浓度。
短期接触的影响: 该物质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吸入气溶胶可能引起哮喘性反应(见注解)。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 反复或长期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炎。反复或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复或长期吸入接触可能引起哮喘。
水中溶解度: 15℃时1.4g/100mL(适度溶解)
蒸汽压: 18.5℃时10Pa
哮喘症状常常经过几小时以后才变得明显,体力劳动使症状加重。因此休息和医学观察是必要的。因该物质出现哮喘症状的人不应再接触该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