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网络上最让人惊异的品牌是Google。人们上网找东西、寻求解答,而且通常还不清楚是在哪里找到解答的,只知道是Google帮他们找的。网友现在比较聪明,知道Google并未拥有任何内容,只提供连结。但这又何妨,只要能找到想找的东西就好了,更何况Google实在厉害得不得了。这对使用者来说很好,但对提供内容的品牌来说并不好。

你辛辛苦苦在网络上创造了一个品牌,雇了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来经营网站,花钱做行销,也做了搜索引擎优化,好让使用者能找到你,你也告诉广告主你的流量和人们有多喜欢你的品牌。但到头来,其实大部分网友根本不记得来过你的网站,对你的品牌也没印象,是Google替他们找到这些资讯,Google稀释了我们的品牌价值。

Google将“商品化”变成一种商业策略。内容被商品化了;Google让我们轻而易举找到内容,以前是品牌掌控资讯,但现在由Google做主。这也不算太坏。网络和Google让大家在竞技场上平起平坐,让卖小众商品的小店家能找到理想顾客,也让小小的部落客和老牌大媒体一起现身。

面对商品化,最聪明的方式,就随Google的规则起舞,赚Google的钱,或者加入各擅利基胜场的网络,接触到足够多的使用者;或者让别人不得不连结你或谈论你,因为你实在太棒了;或者把你的广告放在顾客会去的目标网站。

过去我们对经济好坏的定义,是以大公司的表现和这些大公司相互的影响为主(如道琼斯工业指数)。媒体和广告业只服务大公司,因为只有大公司才有钱在大媒体上做广告。制造商要有规模经济,才能让商品出现在商店货架上。这就是大众经济。如今,对所有广告主一视同仁的Google市场机制,创造了“小就是新的大”生态系统,大量小众经济于焉诞生。

Google俨然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型,可将它隔绝在以大众和稀少性运作的经济体之外。Google同时也反应出另一种新的经济现况。在2008年秋季达到高峰的金融风暴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贷款、衍生性金融商品、银行和金管的失败,也看到一种新经济逐渐冒出头。Google这家公司(不论是精心设计或只是幸运)是为新兴的世界秩序而

建立。虽然银行、大企业,甚至国家都摇摇欲坠,Google却有26%的获利成长。

在Google经济体中,企业不需再靠着借贷庞大资金并购公司,来攻占大众市场,至少在可预期的未来是如此。相反的,企业需要向Google学习,以建立平台、帮助别人来成就自己。企业的成长将愈来愈少来自公司拥有的资产或承担的风险,而是来自

让别人能加入网络建立自己的价值、降低成本、分散风险,这正是Google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