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物化学领域容易发“短平快”的文章,如果小伙伴们急着发第一篇SCI文章,着急毕业,你实在应该考虑下分析生物化学。最近,小编又发现了一个“短平快”的文章,题为“Optimization of blocking conditions for fluorescent Western blot”,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篇文章只有一个作者,只是摸索了一个条件,发了一篇IF 2.4(Analytical biochemistry)的文章。下面小编分解下这篇文章,主要从写法上面分析。

先看标题。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标准的分析化学领域标题,没有(也不需要)故事性:在XXX方面优化XXXX条件。

四看材料与方法。常规写法,“不求出彩,但求详细”,多采用一般过去时被动式。例子如下:

五看“Results” and “Discussion”。“Results”写得非常详细,从3.1写到了3.17,很少遇到这样的作者和文章。“Discussion”也总结得很细致。由于小编尚未思索清楚如何和大家讨论,暂时不详谈。

分析生物化学是一门由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组成的交叉学科,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条件优化来提高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篇文章主要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通过降低噪音的方式)。该文没有看出明显地设置对照。此外,这篇文章只有一个作者。小编查了下,是来自德国Leibniz Graduate school的中国籍研究人员 Yan Cui。Yan Cui应该是一位博后,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科学。为了解决自己的试验问题,TA特意优化了荧光WB的试验条件,顺便发表了篇SCI文章,增加了自己的Publication。在这篇文章中,Yan Cui自己设计试验,自己动手试验,自己写作,独立发表,并且是唯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