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
地质大学编钟国乐团携随州古编钟公司28件曾侯乙编钟参加“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深度挖掘编钟艺术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美育工作全过程,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建全国第一支理工科高校“编钟国乐团”,相继开设编钟系列理论课程、演奏课程,每年定期举办“编钟专场音乐会”,开展编钟艺术交流活动,辐射带动了一批批中外学子、国际友人走进编钟艺术、传承编钟艺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楚天都市报1月1日讯(记者徐颖 通讯员孙夏 视频剪辑马浩然)2020年新年的第一天,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厅门口排起了长队,观众们迫不及待要进去聆听来自2500年前古乐器的演奏。这是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在元旦举办专场“曾侯乙编钟新年音乐会”,上午两场,下午两场,不少编钟的粉丝都是提前好几天买的门票,演出当日一票难求。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进场观众队伍中看到,不少小女生还是穿着汉服来的
曾侯乙65件套编钟,分三层八组呈曲尺形排布,铜木结构的钟架总长748、宽335、高273㎝;每件编钟青铜铸制、具备“一钟双音”特征,65件编钟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半音齐全,可旋宫转调与各种乐器同台奏乐;全套钟总重量约五吨。这套展示二千四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高度文明的礼、乐器,集冶金、铸造、文化艺术、物理声学、音乐律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其造型、纹饰、铭纹、漆木等的精湛技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绝无伦比,是中华民族劳动和智慧的不朽之作。 中华和钟是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以中国古代各种样式的编钟为原型进行设计,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的青铜编钟,安放在享殿正中,成为太庙馆藏文物,于2000年1月1日上午首先鸣响
地质大学编钟国乐团携随州古编钟公司28件曾侯乙编钟参加“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深度挖掘编钟艺术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美育工作全过程,通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建全国第一支理工科高校“编钟国乐团”,相继开设编钟系列理论课程、演奏课程,每年定期举办“编钟专场音乐会”,开展编钟艺术交流活动,辐射带动了一批批中外学子、国际友人走进编钟艺术、传承编钟艺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