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游戏般地和“让心感到快乐”的所缘在一起,

心和“让心感到快乐的所缘”在一起时,

这个教导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

却含括了所有关于奢摩他及毗钵舍那的修行。

奢摩他的修行是始于“没有了刻意”。

一旦我们没有刻意而为,心就没有贪。

没有贪的心,

便可以有觉性“轻松地与禅修所缘在一起”,

比如,那些精通禅定、可以很快获得宁静的行者,

当修习奢摩他、训练让心宁静的能力娴熟了,

我们就能以中立的心,来轻松地觉知所缘,

心境是放松的:宁静随它,不宁静也随它。

有吗?请举手。如果没有,就不用教了。

人数太少,等开示结束来这里给你们“开小灶”,

一旦可以“睡得着或睡不着都随它”,

很快就睡着了。

如果心想的是“快睡着、快睡着”,

心如果被打压,它就不会有快乐;

如果修不了禅定而又感到疲惫、苦闷,

只要还有刻意“让心宁静”的意图,

心就不会宁静。

这就像是“刻意要睡着,反而睡不着”一样。

如果心情轻松地与所缘在一起,

比如有人喜欢听歌(这是适合居士的),

睡不着的时候,就在旁边放上散发香味的物品,

闻到以后,心情舒服,也会很快入睡的。

但是僧人无法使用上述这些方法,

因为没有适宜的色、声、香、味、触可供使用,

僧人能用到的惟有“妥善训练自心”,

然后试着去体会,

在某一点上,我们的能量损耗非常小,

不需要故意营造“耗能少”的状态,

寺庙里的僧人与隆波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