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源自于(经过了)心的训练:

开发智慧的心,必须先要成为观者。

苦乐的感觉来了就走、来了就走。

能感觉到吗?快乐是被观察的对象、

任何境界(或状态)都是被观察的对象。

我们就可以看到被观察的对象(所观)。

心跑去盯着身体,或者浸泡到身体里,

就会看到身体只是被观察的对象,不是我;

苦乐的感觉只是被观察的对象,不是我;

好和坏是被观察的对象,也不是我。

时而变成思维者,然后思维的心又灭去,

再变成观者的心。

于是,我们看到心本身也是被观察的对象,

时而成为观者、时而成为思维者,

最后智慧彻悟到“心本身也不是我”。

一旦我们修行领悟到了“心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