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于1956年成立,是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是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院校”),自1957年至今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模式。院校优势互补、教研相长,现有23个研究所(研究基地)、7家临床医院、6所学院、1所研究生院、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以及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基地总量领衔中国医学院校。在院校工作学习的人员中,有56人入选两院院士。院校现有长江学者、杰青、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众多国家级重要人才项目入选者200余人,博导硕导2000余人,教职工12000余人,可谓实力雄厚,名家辈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2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公共卫生系,兰安生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其创立的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和河北定县农村卫生试验区不仅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专为医学院本科学生和护理学生教授公共卫生学的开端,而且在世界医学教育史也是一个创举,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城市和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两个典范。1989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为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和一流学科建设,2020年7月16日,原公共卫生学院更名为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opula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SPMPH),院校长王辰院士兼任首任院长。
承担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科研与教学,支撑学院及院校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研工作,倡导和推动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对重大疾病开展研究及社会服务。
承担社区医学科研与教学,培养临床与公卫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提供技术支援; 开展和传播关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创新研究,实施社区干预及实践,开展社区合作,服务社区健康。
承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科研与教学,促进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承担老年健康相关学术科研和教学,开展老年健康服务研究。
1.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队带头作用;
2.博士学位具有与所应聘学系相关专业背景;
3.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长聘教职或相当学术职务;
4.在本学科领域有突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业绩,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或标志性成果,能把握所在学科的发展方向 对应聘的学系发展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构想;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成就杰出者可适当放宽。身体健康,聘期内需全职到岗工作。
1.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合作共事的优良作风;
3.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准聘及以上教职或相当学术职务;
4.在本学科领域有突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业绩,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或对国家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成就杰出者可适当放宽。
2.学术自述材料(着重介绍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和影响);
1.有意应聘者请于2020年9月30日前将上述申报材料以附件形式发至bianfeng@yzjg.pumc.edu.cn邮箱,个人简历等材料制成一个PDF文件,并以“应聘**学系主任/副主任”作为邮件主题。同行专家推荐信请推荐人直接发至上述邮箱。
2.初筛合格者将进行面试答辩,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3.经考核择优确定人选,签订聘任合同,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按照国家以及我单位有关政策执行。优秀者可申请学校准聘长聘系列教职,获聘者可按院校有关制度和程序提供相应薪酬、安家费以及科研启动经费等各项个人和科研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