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嗜碱性粒细胞(B)的突出特点是胞质内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但常不清楚。嗜碱性颗粒的特点与肥大细胞的颗粒相似,但两种细胞的关系尚待研究。图为比较嗜

碱性粒细胞(B)与中性粒细胞(N)和嗜酸性粒细胞(E)颗粒的区别。

全屏显示该表格 百分值 0~0.01 或(0%—1%)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参考值很低,故其减少无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