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及至患者出现气促、咳血等病征而求诊时,病情往往已届晚期,只能透过相关的治疗,减慢病情恶化速度。过往,医学界所掌握的肺癌资讯有限,但随着近年的科研发达,肺癌个案亦可透过适当的基因测试,细分为不同类型,有助医生安排针对性的治疗,即使是晚期个案,仍能保存治疗希望。
以肺癌中较普遍的“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医学界发现,其生长机制常与不同的基因突变拉上关系,当中较常见的肺癌肿瘤细胞突变基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ALK”两类,临床上又以EGFR基因突变的比例较高,约占肺腺癌案例的百分之五十。
在肺癌的基因分类未普及时,医生处理肺癌个案的方式单一化︰早期以手术切除肿瘤,配合相关的辅助治疗;晚期则只能以化疗处理。随着上述的基因分类方式成熟,医生可安排患者使用针对性的标靶治疗药物,疗效较传统化疗理想之余,所引起的副作用通常较温和,让患者接受治疗之余,仍能维持相当的生活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