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信托业保障基金,是由信托业市场参与者共同筹集,用于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互助资金。
这个基金的诞生是在2014年底。
当时,保险业背后已经有保险保障基金,证券业背后有投资者保护基金,连银行业背后也有个存款的保险制度,唯独信托业没有坚实的后盾。
考虑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属性,信托业也亟需建立一个自我保护的长效机制。
于是乎,在银监会和财政部的牵头下,《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和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相继应运而生。
保障基金公司的资本金高达115亿元,没有用国家财政一分钱,就是要通过行业自身的力量来构建市场对信托业的信心。
作为保障基金的管理人,保障基金公司在2015年1月获发营业执照,从经营范围来看,主要包括:
(三)通过融资、注资等方式向信托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
(四)收购、受托经营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和信托财产,并进行管理、投资和处置;
(五)同业拆借、同业借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
(七)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信托保障基金的作用在何时体现?
具体经营管理中,基金可对以下五种情形实施救助:
信托公司因资不抵债,在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后,仍需重组的;
信托公司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进行重整的;
信托公司因违法违规经营,被责令关闭、撤销的;
信托公司因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
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上述内容可见,信托保障基金的相关规定也体现了监管层对相关信托业务有保有压的一种态度。
信托保障基金运行了将近3年,还未出现过使用的先例。可见信托保障基金目的并不是为了“兜底”,而是监管层为了建立更完善的信托制度和打破所谓的“刚性兑付”而推出的新的举措。此举也大大提醒着投资者,提高产品的辨别能力和足够的风险意识,避免盲目的投资,最终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