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人反对缆车的历史,已经将近14个年头,回顾过往,无论是古迹数量,还是特有的地理环境,这里都适合发展一种慢的观光形式,但是兴建缆车,却代表一种速食式的观光文化,不仅会破坏北投特有的观光条件,还可能对居住环境造成难以抹灭的伤害,就像台湾过去很多知名的观光景点,流行一段时间,然后就消失不见,这种观光发展,是北投要的吗?

2006年就跟着林试所的傅春旭老师,到处去看树木的疾病,当时就注意到土城笔筒树的大量死亡,但是没有想到情况会越演越烈,一直到现在,从阳明山、乌来、新店、新竹都传出笔筒树死亡,有些地区罹病率甚至高达八成。最让学者们担心的是,笔筒树需要生长到1.75米,才会有成熟的孢子叶(换算起来起码要七年以上),如果野外染病情况还是不能遏止,笔筒树的孢子量必然越来越少,这样的话,台湾的笔筒树,是否还能保有今日繁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