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
“小朋友们,拿起你们的笔筒我们一起来贴图画”“老师,我要贴小兔子,还要贴个胡萝卜,兔子吃胡萝卜……” 为了培养社区少年儿童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12月8日,四里河街道银河湾社区关工委联合安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辖区的幼儿园内开展了“‘益’起动手,巧手做笔筒”手工活动。 活动开始前,社工带领孩子们认识制作笔筒的材料,并向大家说明制作方法与步骤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 一些清代的竹、漆笔筒大约在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价格。老笔筒中还有成交价过百万元的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一样,充满了酸甜苦辣,让我觉得很精彩。但每当想起那件事,心中就像刀割一样,很疼痛也很伤心。 那一次,我的同桌小红要搬家到上海,她就不在这里上学了
北投人反对缆车的历史,已经将近14个年头,回顾过往,无论是古迹数量,还是特有的地理环境,这里都适合发展一种慢的观光形式,但是兴建缆车,却代表一种速食式的观光文化,不仅会破坏北投特有的观光条件,还可能对居住环境造成难以抹灭的伤害,就像台湾过去很多知名的观光景点,流行一段时间,然后就消失不见,这种观光发展,是北投要的吗? 2006年就跟着林试所的傅春旭老师,到处去看树木的疾病,当时就注意到土城笔筒树的大量死亡,但是没有想到情况会越演越烈,一直到现在,从阳明山、乌来、新店、新竹都传出笔筒树死亡,有些地区罹病率甚至高达八成。最让学者们担心的是,笔筒树需要生长到1.75米,才会有成熟的孢子叶(换算起来起码要七年以上),如果野外染病情况还是不能遏止,笔筒树的孢子量必然越来越少,这样的话,台湾的笔筒树,是否还能保有今日繁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