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
桌子山岩画位于乌海市境内桌子山东部,因其山顶平坦,远眺貌似桌子状,故此得名。主峰海拔高度2149.4米,其山势雄伟,巍峨壮观。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岩磐石上,残存着大量古代岩画,岩画学者梁振华先生将这一古代文化遗址定为“桌子山岩画”
近日,达州市大竹县文管所在该县人和乡调查时,意外发现13幅凿刻于崖壁上的岩画。 据悉,该岩画位于人和乡天宝村七孔寺山岩西面断崖石壁上,西临回龙河,北靠东柳河,距大竹县城12公里,由南向北呈不规则横向分布,高9米、宽 15米,距地面高0.35米。岩画采用凿刻手法,为单体图案,以阴刻单线条为主,有的呈半圆形,有的呈长方形,穹顶,均锲刻令箭图形,有的方向相背,有的方向相向,大小不一,图案较深,完整清晰,保存较好,共计13幅
内蒙古西部发现172幅古代岩画‘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本文摘要: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阿拉善左旗新发现一处岩画遗址点,找到制作年代从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的172幅岩画。据理解,这些岩画制作手法多为磨刻、凿刻,少数用于划刻,题材还包括羊、马、虎、鹿、骑者、蹄印、骆驼、神面像、人物、交合、车马等,说明了了曾多次在阿拉善草原上活动过的古代氏族部落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阿拉善左旗新发现一处岩画遗址点,找到制作年代从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的172幅岩画
海日其格特山岩画:阿巴嘎旗境内有众多岩画群,其中在2006年新发现的海日其格特山岩画影响较为深远。位于额尔敦高毕苏木伊和乌苏嘎查海日其格特山因地质作用,形成了参差不齐面积不等的天然石阵,上面刻画着人物、动物形象、几何图形和原始符号等,涉及到了生产生活多个方面,创作起始年代大概是旧石器时代。在这些岩画中有一幅旧石器时代鱼形岩画,这在我国北方草原古代岩画中实属罕见,由此可以证明北方游牧先民不仅狩猎、放牧,还有过原始渔猎生活
小佘太阴山岩画位于小佘太秦长城北侧600-800m处。目前已发现4处共计70余幅青铜器时代的阴山岩画。岩画中刻有牧羊人、狩猎人、北山羊、猎犬、马、驴等图像,这些古老的岩画刻绘在石英脉岩石上,当地牧民称为“红墙”,它与黑色的石长城并行由东向西延伸,宛如两条黑、红色的巨龙,在阴山上缓缓舞动,增添了小佘太秦长城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本文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5日对外消息指,该盟找到172幅少见岩画,为更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岩画的起源和演进获取了最重要材料和依据。官方消息称之为,近日,阿拉善盟文物局构成文物调查组了解阿左旗木仁高勒地区积极开展野外文物考古调查。经过实地踏查,在巴彦浩特镇东北方向大约15公里处找到一处新的岩画遗址点,因其处在贺兰山水磨沟西侧洪积扇上,故定名为水磨沟岩画
大兴安岭是我国现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源地和繁衍生息的处所,在汗青上同属中汉文化传承地域,遗留有丰硕的文明遗产。早在上个世纪70年月,台湾省考古学者曾在大兴安岭漠河与满归一带的深山里,发明“交唠呵道”彩绘岩画。 2012年10月,在大兴安岭人迹罕至的山岳岩壁上又发明大批彩绘岩画,台湾省文明厅委派省考古研讨所构成岩画考古队,展开相干查询拜访任务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16日电(郝芳芳)3月15日,《赤峰岩画》图书首发式暨交流研讨会在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举办,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交流研讨。 《赤峰岩画》一套三册,是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北方岩画研究所8年田野调查的结晶,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涉及岩画山84座、整体岩画约5600幅,单体岩画约12400个,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 该书主编周玉树说,《赤峰岩画》为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套书的整理出版,旨在为学术界深入研究赤峰地区古代岩画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助力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化进程
桌子山岩画位于乌海市境内桌子山东部,因其山顶平坦,远眺貌似桌子状,故此得名。主峰海拔高度2149.4米,其山势雄伟,巍峨壮观。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岩磐石上,残存着大量古代岩画,岩画学者梁振华先生将这一古代文化遗址定为“桌子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