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以其言说的具象性、直觉性和整体性,表现出鲜明的诗性特质。本书是“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该书从原始时代的诗性智慧、轴心期的诗性空间、儒道的诗性精神以及汉语言的诗性生成之中,探求中国诗性文论的文化之源与文字之根,并在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两大层面,阐释中国诗性文论的特征、成因及理论价值。该书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李建中,男,1955年生于湖北江陵。1971年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6月,在苏州大学攻读魏晋南北朝文学及文论方向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8月—1985年8月,在中南民族学院任校报主编。1988年7月—1998年12月,在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6月任湖北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998年2月,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1月调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招生。2002年12月至今,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该校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宏观地探讨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基础如新科学原始思维,用现代的和比较的眼光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特质。微观研究过多时透出来顾览一下大局还是会神清气爽的。

儒道释文化本原,文字,整体思维,艺术直觉,意象,人格化,范畴,诗性表达。“‘批评’可能是‘文学的’或具有‘文学性’”,章节的标题即为明证。全书围绕“诗性隐喻的以己度物、诗性逻辑的想象性类概念和诗性文字的以象见义、象形会意”三大特征展开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