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1968年他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癌病房》在国外出版,索尔仁尼琴因此声名大噪。此后,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不顾苏联的干扰,于1970年10月8日决定授予索尔仁尼琴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因为我们不足够, 我们最害怕的就是我们的能力太高是无法测量的。 那是我们的光,不是我的黑暗,因为那些光才让我们害怕。我们常常问我们自己, 我是谁?我值得是一个聪明的人吗? 我是谁?我值得是美丽的吗?

记者:杨潇 2012-2-10 人物周刊:缅甸的改革最近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说缅甸“春天”来了,你同意吗? 昂山素季:你知道,在缅甸,我们没有春天,同样我们也没有夏天、秋天和冬天,我们的季节划分非常不同(记者注:缅甸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一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季),所以我想(改革)也会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推进。

译文转自译言网,原文在此。 昂山素季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挪威,奥斯陆 2012年6月16日 国王和王后陛下,王子殿下,阁下们,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卓越的委员们,亲爱的朋友们: 多年以前,有时候回想起来,好象是多生多世以前,我在牛津同我的儿子亚历山大一起收听广播节目《荒岛唱片》。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在得知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0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是了,早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我就始终认为,这对他来说好象还少了点什么——没错,诺贝尔和平奖的到来,填补了这一不完美的空白,委员会的全票通过,更加重了今年这一奖项的分量。

Alexander Solzhenitsyn (December 11 1918 – August 3 2008) 我喜欢的俄罗斯人不多,数来数去也就那么三四个。而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先生能算得上一位,去年8月3日他在莫斯科逝世,如今算起来也足足有一年了。下面这篇《Live Not By Lies》的文章,是索尔仁尼琴先生在1974年2月12日完成的,当天秘密警察就闯进他的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