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影响之一,就是让专业更加得细分了。在产能过剩的年代里,我们很多人面对海量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点:既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比较。

这时候“严选”模式就逐渐成为大家消费的主流甚至首选。既节约时间,又避免踩坑。比如很多金融平台就推出了一站式的私人订制解决方案,还有小雨伞这种专业保险平台,创始人光耀放弃腾讯百万年薪去创业,就是希望为用户精选、订制高优势和性价比的保险产品。

其实你看小米公司现在做的事儿很多,除了卖手机之外,还在构建生态,卖各种电子产品,但它的行销手法很一致,就是通过跟同类产品的参数对比,让你轻松判断它的性价比。它要给消费者植入的认知始终就是:“当你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就选小米好了。”这些产品、平台或服务,能够在帮消费者“挑选东西”这一件事上做的很专业,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这种不容置疑,就是专业的承诺和态度。

有的人会说,我不专业,但我懂资源整合,我懂跨界合作呀。但事实是,你应该先守好专长,再来谈跨界。

有太多人喜欢津津乐道某某某品牌行销做的好,跨界玩得溜,却没看到人家起家产品的专业性才是一切的基础。为什么叫“玩”跨界?因为你在一个行业中做到了顶尖,自然就能吸引其他行业的资源来跟你一起玩。

跨界,并不是说漫无目的四处投机,而是借助一个专业的方法、思维或资源去做好另一个专业领域的事情。跨界,是具有互联精神的专业型人才的强强联合,而不是没有专业精神的投机型人士相互取巧。

当有一天,你也能像专家那样,能霸气一句“我是行家,这事听我的就好。”就这一句话,就会让你很值钱,也会让你轻而易举获得各种跨界合作的资源。因为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在提供著独一无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