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展示了实时变化的地球磁层顶和弓激波位形。该位形由实时太阳风数据驱动磁层顶和弓激波经验模式所获得。
实时太阳风数据来自L1点附近的ACE卫星。数据包括了1分钟精度的GSM坐标系下行星际磁场三分量,太阳风密度、速度和温度以及1小时精度的ACE卫星位置参量,如左上方图中所示。在这些数据驱动模式之前,经过了修复、匀速传输、插值和平滑等处理,以便最终得到更加合理动态波动的磁层顶和弓激波位形。
所采用的地球磁层顶和弓激波经验模式分别是Lin et al. [2010]和Chao et al. [2002]。这两模式太阳风的适应范围均比较广,具备较强的外推能力,可用于极端太阳风情况下以及远磁尾的磁层顶和弓激波位形的预报。由于所提供的实时太阳风数据参量不全,我们假设了太阳风速度Vy=0 km/s Vz=0 km/s,太阳风氦氢离子数密度比为0.04。对于Chao et al. [2002]模式我们不考虑地球公转带来的影响.
在右上方图中,显示了GSM坐标系下X-Y平面上动态的磁层顶和弓激波位形。绿虚线圆圈和红点分别表示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和0经度点所在位置。红色和蓝色曲线分别代表动态弓激波和磁层顶位形。这些动态位形由左上方图中红色虚线之间太阳风参数共同驱动所获得的。
在下图中,显示了1分钟精度的磁层顶日下点到地心距离随时间变化情况,用于方便查询何时磁层顶穿越了地球静止同步轨道。
需要注意的是,来自ACE实时的太阳风参数与非实时的ACE或OMNI数据是不一样的,在有些情况下某些参量的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在弱太阳风情况下的太阳风等离子体数密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