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概论》串讲笔记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和文化的涵义,认识社会和文化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功能,明确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任务要求。

三、本章重难点 本章重点: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人口以及文化现象与问题,了解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人口、环境、文化、文化自觉等基本概念的涵义。

本章难点:对文化多样性、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以及文化自觉的理解。

四、本章考情分析 历年试题中涉及本章知识点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3-5 3-5 0--1 0--2 1--2 3--6 0--1 0--5 0-1 0-10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二、社会结构概念与类型 1、社会结构概念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

2、社会结构类型 三、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一)社会建设 1、涵义:社会建设就是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建设"概念于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理想和实施方案。社会学家孙本文在1935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中界定了这一概念,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学者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所作的最早说明。

中国***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采用了社会建设概念,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以更全面、更完善地体现。 2、社会建设的意义

(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一方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需要通过加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公平与正义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加强社会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二)社会管理 1、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3、社会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属性:

(2)从手段上看,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

(3)从目标上看,维系社会秩序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

(4)从作用上看,社会管理可以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