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微型像毛虫般多足软件机器人,多足设计可大幅减少与接触面摩擦,其柔软身体和可变形腿足,可轻易越过障碍物,期望日后可在人体内输送药物等技术带来突破。研究专家指,希望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制作出可被生物降解的机器人,并能够在完成传送药物后自然分解。
王钻开(右)指机器人多足设计提升疏水能力。(城大提供)
新研发机器人设计上拥有数百计、长度少于一毫米且柔软的尖腿,可减低足底与接触面摩擦。实验显示,无论在干爽或潮湿环境,多足机器人与接触面的摩擦,相对于无足机器人少四十倍。制造材料则以一种名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硅物料造成,内含磁性颗粒,可通过电磁力作遥控。由于硅胶柔软,可轻易剪裁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机器人。
城大机械工程学系教授王钻开表示,机器人的材料及多足设计大大提升疏水能力,由于人体内不同组织的表面高低不平,肌理也转变不定,令药物传输非常困难,因此多足机器人在不同表面上可快速移动,在人体输送药物有极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