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聚落又名前水头、金水,建于1315年(元朝延祐2年)以后,目前的规模是清乾隆以后的发展,其中黄氏于杭州、锦州经商致富,使得聚落经济力量蓬勃,并修建宗祠、屋舍、书斋等,例如位于中界的“酉堂”为金门唯一略具园池雏形的建筑群。
近代以来,由于**战争及厦门的开港,使得出洋移民频繁,其中以印尼华侨最为著称,透过“信汇局”将资金汇回兴建洋楼,并创办金水小学。水头也是金门多数单姓聚落中,少数的多姓村。地区范围共分为顶界、中界、下界、后界等4区,共有4座宗祠,3座属黄姓、1座为李姓所有,并有金水寺、惠德宫、灵济宫等3座宫庙;民居建筑最为著称的为清乾隆时期的“十八支梁”(9座二落大厝),以及得月楼洋楼群,兼具闽南传统聚落以及近代侨汇经济洋楼之建筑文化,展现出内涵丰富的地域风貌。